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下卡精品_国产一区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

直通屏山|福建|時評|大學城|臺海|娛樂|體育|國內|國際|專題|網事|福州|廈門|莆田|泉州|漳州|龍巖|寧德|南平|三明
您所在的位置: 東南網 > 天下 > 聚焦 > 正文
(粵港澳全運會)體育賽事助力粵港澳融合發(fā)展
www.jianaisc.com 2025-11-16 16:02:35 來源:中國新聞網

中新社廣州11月15日電 (記者 蔡敏婕)全運會馬拉松選手從深圳經深圳灣口岸“無感通關”進入香港賽段;公路自行車賽男子個人賽跨越粵港澳三地,230多公里的賽道上運動員6次經口岸“無感通關”……體育賽事,正助力粵港澳三地邁向“共享共贏”的深度融合。

本屆全運會開創(chuàng)性實現“粵港澳19城同場協作,城城有賽事”的格局,香港啟德體育園、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等智慧場館實現賽事數據、票務系統、安保服務跨區(qū)域協同,讓跨境辦賽成為現實。

這樣的協作并非一日之功。早在兩年多前,粵港澳啟動協同籌備。香港特區(qū)政府全運會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說,從路線設計到運動員、觀眾及車輛快速通關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離不開三地政府的共同籌劃與密切配合。

當下,交通網越來越密,通關日趨便利,體育賽事的融合效應早已在文旅、民生等領域持續(xù)釋放。社交平臺上,“北上深圳騎行”“南下香港徒步”的分享刷屏,珠海與澳門、香港與深圳的口岸,常能見到推著自行車過關的男女老少。

暨南大學體育學院教授吳延年稱,“無感通關”等創(chuàng)新舉措,正是基于賽事需求在數據共享、查驗互認等領域的制度突破。此次改革具備示范效應,其經驗可延伸至經貿、科技等領域,助力構建灣區(qū)統一制度環(huán)境。

與此同時,三地深厚的體育底蘊為融合發(fā)展提供了肥沃土壤。廣州、深圳的馬拉松熱潮,東莞籃球、梅州足球等特色項目多點開花;香港以國際七人橄欖球賽、賽馬等成熟IP構建商業(yè)網絡;澳門則以“每月兩場國際賽事”的密度打造“體育之城”。差異化的體育優(yōu)勢在全運會的平臺上形成互補,讓“三地共享”的理念落地生根。

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(zhí)行會長彭澎表示,粵港澳三地“各展所長”的優(yōu)勢揭示“整體更強”的融合效應和發(fā)展方向,“三地有條件聯合申辦更高水平國際賽事,這種情景值得期待”。

“體育+文旅”的創(chuàng)新實踐更讓賽事流量轉化為發(fā)展動能。吳延年建議打造串聯三地標志性場館、自然景觀與非遺的跨境旅游精品線路,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“一鍵式”服務;打造“粵港澳環(huán)灣自行車賽”等年度品牌賽事,配套“體育旅游套餐”等,推動紅利長效延伸。

在專家看來,體育賽事在凝聚情感、推動規(guī)則銜接等方面有獨特價值。中山大學粵港澳研究院教授張光南稱,粵港澳聯合承辦積累經驗,為國際賽事合作奠定基礎。在此過程中,三地逐步形成一套可復制、可推廣的跨區(qū)域賽事合作模式。依托這一成熟模式,三地可進一步在制度對接與國際化運作層面深化協作,持續(xù)提升區(qū)域體育賽事領域的全球競爭力。(完)


責任編輯:吳靜
關于我們 | 廣告服務 | 網站地圖 | 網站公告
國新辦發(fā)函[2001]232號 閩ICP備案號(閩ICP備05022042號)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: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〔2019〕3630-217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(互聯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/移動互聯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)證號:1310572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閩)字第085號
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閩)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閩B2-20100029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舉報郵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